大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,称为直肠脱垂。直肠壁部分下移,即直肠黏膜下移,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;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;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。,其实大家应该尽早了解这种疾病的发展情况,有效进行治疗,为了避免造成更多影响,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。

一、直肠脱垂有哪些症状:
1.早期: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,可以自行缩回;以后渐渐不能自行恢复,需要用手上托复位,经常会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,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,排便次数增多。
2.晚期:脱肛在咳嗽、喷嚏、走路、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,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,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,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,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、水肿、糜烂和溃疡,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,刺激肛周皮肤,可引起瘙痒。
3.嵌顿:由于肛括约肌松弛,很少发生嵌顿,一旦嵌顿发生,患者即感到局部剧痛,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,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,充血,黏膜皱襞消失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发生绞窄和坏死。
二、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多大?
危害一:感染
直肠脱垂后,细菌容易侵入肠道,引起肠道炎症、肛周皮下脓肿等。
危害二:直肠损伤、溃疡
直肠脱垂可导致肠粘膜损伤和溃疡,以及出血和腹泻。如果肿物不能回缩,很容易发生炎症、肿胀和疼痛。
危害三:直肠嵌顿
排便时肛门直肠脱垂不能及时恢复,时间稍长,局部静脉回流受阻,出现红肿,导致嵌顿。
危害四:肠套叠、绞窄、坏死
肠套叠可导致肠套叠,浅表粘膜糜烂或坏死,或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导致脱垂肠狭窄坏死。
三、如何预防直肠脱垂?
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防止大便干燥,上厕所避免久蹲。
1.便后和睡前建议热水坐浴,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,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。
2.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,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,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便秘,且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。
3.得了腹泻或肠炎要及时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4.妇女自然分娩后注意充分休息,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,有相关症状应及时治疗。
重庆妙手回春中医院温馨提示:直肠脱垂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肛肠疾病,成人一般难以恢复好,如经常脱肛,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,并积极祛除诱发因素。